close
臺灣地區 鯡科 計有魚種 27 種
形態特徵:
體長橢圓形或長形,側扁如刀,或略側扁,腹部銳利或鈍圓;沿著腹部常具有一列
稜鱗。頭側偏,吻不突出。口小,端位;不具牙齒,若有也細弱;體被易脫落之小
圓鱗;無側線,或僅存在於體前部第二至第五鱗片上。背鰭單一,小型,位體中央
或後部;臀鰭基底一般較長且位於體後方;胸鰭低位;腹鰭位背鰭下方,小型;尾
鰭深叉;各鰭均無硬棘。全世界分6亞科,分別為圓腹鯡亞科(Dussumieriinae)
、透體細鯡亞科(Sundasalangidae )、淡水鯡亞科(Pollonulinae)、鰣亞科
(Alosinae)、鯡亞科(Clupeinae)及鱭亞科(Dorosomatinae),共約57屬
188種,其中約57種為純淡水種,甚少生活於汽水域,其餘為純海水種,少數種類
可進入河口域(Nelson, 2006)。臺灣紀錄4亞科12屬27種
(Shen et al., 1993;臺灣魚類資料庫, 2006)。
====
西姆圓腹沙丁
鯡科/科號科名:F097 Clupeidae
學名 :
Amblygaster sirm
最大體長:23cm
上圖為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內圖片
體延長而略側扁,腹部圓,稜鱗弱,具15-17+ 13-14個。脂性眼瞼發達,幾完全
覆蓋住眼睛。口甚小,前位;上下頜約等長;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下方。鰓蓋發
達,外被半透明脂肪膜;骨質表面無放射紋;下枝鰓耙數33-43。體被細薄圓鱗,
極易脫落;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;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;尾鰭基部亦被
細鱗。背鰭位於體中部,具軟條17-19;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,具軟條16-18;尾
鰭深叉。體背青綠色,腹側銀白色,體側具1列10-20個黑色暗斑。
下圖為上周到防波堤旁所釣穫之實體圖
漁業利用:主要漁法為流刺網,產量較少,通常曬成魚乾出售,或製成魚粉作為飼料
之原料,亦是延繩釣及鮪釣業所使用之魚餌。
料理方式:去魚鱗,去腸泥,去鰓鰭後沾粉油炸
copy by 2010/12/29 09:25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